• 联系客服

烟筒防雷装置有哪些?烟囱的防雷做法

于 2025-07-31 11:06:36 发布


  烟囱作为工业、建筑领域的标志性高耸构筑物,其防雷安全始终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议题。雷电作为一种高能量自然现象,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因此,科学配置防雷装置并明确其适用范围,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本文将从烟囱的防雷装置类型入手,系统解析烟囱防雷的技术要点。

烟囱的防雷做法

  一、烟囱防雷装置的种类与功能

  烟囱的防雷装置需根据材质、高度及环境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拦截雷电流、泄放至大地”的原理,实现对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双重防护。以下是常见防雷装置的分类及技术特点:

  1.接闪器:直击雷的第一道防线

  -避雷针:适用于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及独立烟囱。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避雷针直径需≥20mm(圆钢)或≥40mm(钢管),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例如,100m高的烟囱需在顶部安装避雷针,并每隔12m设置均压环以防止侧击雷。

  -避雷带与避雷网:多用于平顶或斜顶烟囱,形成网格化保护层。避雷带支架间距≤2m,优先采用圆钢(直径≥12mm)或扁钢(厚度≥4mm)。对于非金属烟囱,需在烟囱口安装环形接闪带,并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0.5m的避雷针。

  -新型防雷装置:如CMCE电场补偿器,通过持续中和电荷平衡电场强度,避免雷击先导形成。该装置无需接地,适用于高温烟囱(如400℃环境),保护半径达120m,且无次生风险。

  2.引下线:雷电流的“快速通道”

  -材料与工艺: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截面积≥48mm²(扁钢)或直径≥8mm(圆钢)。引下线需沿烟囱两侧对称布置,间距≤18m,且与建筑外墙保持≥150mm距离以防止反击。

  -特殊要求:钢筋混凝土烟囱可利用主筋作为引下线,至少设置2根主筋,每根截面积需≥10mm圆钢的等效值。高度≤40m的烟囱可设1根引下线,超过40m则需增设2根。

  3.接地装置:能量泄放的“终点站”

  -结构形式:采用垂直接地极(角钢、钢管)与水平接地带结合,形成环形或辐射状网络。接地电阻需≤30Ω(普通场所)或≤4Ω(易燃易爆区域)。

  -降阻措施:在高电阻率土壤中,可采用柔性接地体、深埋接地极或外引接地。独立避雷针接地装置需与主接地网保持≥3m距离。

  4.辅助防护装置

  -均压环:100m以上烟囱需在离地30m处每隔12m安装均压环,与引下线相连以均衡电位。

  -浪涌保护器(SPD):针对感应雷,需在配电系统前端配置B/C/D级SPD,形成分级保护。

烟囱的防雷做法

  二、烟囱防雷的具体做法与规范要求

  烟囱的防雷设计需综合考虑材质、高度、周边环境及雷电活动频率,以下为典型场景的技术规范:

  1.金属烟囱的防雷

  -优势:金属烟囱本身即可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无需额外安装避雷针。但需确保铁板厚度≥0.5mm,且各段连接处采用螺栓或焊接工艺。

  2.砖烟囱与混凝土烟囱的防雷

  -强制要求:必须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保护范围需覆盖烟囱整体及周边区域。例如,某化工园区的砖烟囱采用闭合环避雷带+2根引下线+深埋接地极的组合方案,接地电阻≤4Ω。

  -施工规范:避雷针需垂直安装,允许偏差≤高度的1/1000;分节式避雷针搭接长度≥3cm,焊缝饱满无气孔。

  3.特殊环境烟囱的防雷

  -高温烟囱:采用CMCE避雷装置,通过电场补偿原理实现“无雷区”防护。例如,某钢铁厂的高温烟囱安装CMCE AT 120型号,耐受400℃高温,保护半径达120m。

  -易燃易爆场所:油库、气库烟囱需配置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4Ω,每半年检测一次。某石化企业因避雷针接地不良导致储罐起火,整改后增设深埋接地极并优化布线,彻底消除隐患。

  4.防雷系统的维护与检测

  -检测周期:危化品烟囱每半年检测一次,普通烟囱每年检测一次。检测内容包括接地电阻(≤10Ω)、引下线导通性、接闪器完整性等。

  -智能化升级: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避雷针状态(如温度、湿度、雷击次数),通过AI算法预测潜在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烟囱的防雷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严格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及地方标准。通过科学选型防雷装置、高频次检测与智能化维护,才能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防雷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想要获取更多防雷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咨询热线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