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钢结构建筑怎么做接触接地?钢结构接地极怎么做?

于 2025-08-05 14:21:24 发布


  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因其轻质高强、施工快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及高层建筑中。然而,钢结构的导电特性也使其在雷电防护和接地系统设计中面临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接触接地和接地极施工两个核心环节入手,深入解析钢结构建筑的防雷接地技术要点。

钢结构接地极怎么做

  一、钢结构建筑的接触接地设计

  接触接地是防雷系统与建筑物本体之间的关键连接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可靠的电气通路将雷电流快速导入大地,同时确保建筑内部金属构件处于同一电位,防止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带来的安全隐患。

  1.基础钢筋的利用

  钢结构建筑的接地系统通常优先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基础内的钢筋需满足以下条件:

  -电气贯通焊接:所有基础钢筋需通过焊接形成闭合的接地网,焊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例如40×4扁钢焊接长度≥80mm)。

  -引下线设置:利用柱内竖直钢筋作为引下线,与屋面避雷带(如压型钢板或夹芯板)可靠连接。引下线间距应≤25米,若建筑规模较小,四角各设置一根即可。

  2.屋面接闪器的连接

  对于轻钢结构建筑,屋面常采用金属板(如镀锌钢板或彩涂钢板)作为接闪器。根据规范要求:

  -金属板厚度:屋面板厚度≥0.5mm(无易燃品时),且需确保无绝缘涂层(如“薄油漆保护层”不视为绝缘层)。

  -搭接处理:压型钢板或夹芯板的搭接长度应≥100mm,且通过螺栓或焊接实现电气连接,避免因搭接不良导致雷电流路径中断。

  3.等电位连接

  钢结构建筑内的金属构件(如钢梁、钢柱、管道等)需通过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网相连,形成统一的电位参考点。具体措施包括:

  -等电位带材质:采用40×4或50×5热镀锌扁钢,敷设于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

  -连接方式:金属构件与等电位带之间通过25×4扁钢或φ6圆钢焊接或螺栓连接,连接点需防腐处理。

钢结构接地极怎么做

  二、钢结构接地极的施工要点

  接地极是接地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接地电阻值和雷电流的泄放效率。钢结构建筑的接地极设计需结合土壤条件、防雷等级及施工可行性综合考虑。

  1.接地极的选型与安装

  -材质要求:接地极优先选用热镀锌钢管(壁厚≥3.5mm,管径≥φ50)、角钢(边长≥50mm,厚度≥4mm)或圆钢(直径≥φ16)。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可采用镀铝锌钢或添加防腐涂层。

  -埋设深度:接地极垂直打入地下深度≥2.5m,水平接地线埋深≥0.8m。接地极间距应≥5m,避免相互屏蔽效应。

  -降阻措施:若土壤电阻率较高(如岩石层或干燥砂土),可采取以下方法:

  -柔性接地技术:在接地极周围浇灌柔性接地体,可显著降低土壤电阻率。

  -换土法:挖除高电阻土壤,回填黏土或膨润土。

  -增加极数:通过增设接地极数量扩大接地面积。

  2.接地极与接地线的连接

  -焊接工艺:接地极与接地线(如40×4扁钢)的连接必须采用搭接焊,焊接长度≥扁钢宽度的2倍,且焊缝需满焊、无虚焊。

  -防腐处理:焊接部位需涂刷沥青或环氧树脂防腐涂料,防止氧化锈蚀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3.接地电阻测试与验收

  -测试标准:根据防雷等级,接地电阻需满足以下要求:

  -保护接地:≤4Ω;

  -防雷接地:≤10Ω(特殊场合如通信基站可≤1Ω)。

  -测试方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如Fluke 1625)进行三极法测量,测试时需确保接地极周围土壤湿润,避免干土干扰结果。

  -验收记录:施工完成后需留存接地电阻测试报告、焊接工艺记录及材料合格证明,作为后期维护依据。

  钢结构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需兼顾功能性与经济性,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又要结合实际环境灵活调整。通过科学选型、规范施工及定期维护,可有效降低雷击风险,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想要获取更多防雷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咨询热线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