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2类防雷均压环从多少米开始焊接?二类防雷均压环做法

于 2024-10-17 14:13:57 发布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防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均压环(也称为等电位连接带)的作用尤为关键,它能够均衡建筑物内外金属构件之间的电位差,防止因雷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和反击现象。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的均压环设置原则及其具体做法。

二类防雷均压环做法

  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定义

  根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以上大型计算中心或重要通信枢纽;

  -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如大型展览馆、影剧院等;

  -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厂房及仓库。

  这类建筑物因其使用性质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风险较高,因此对其防雷要求也相应提高。

  二、均压环的作用及重要性

  当雷击发生时,巨大的雷电流会沿着最短路径向大地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建筑物内部存在多个未连接在一起的导体,则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极大的电位差,从而导致危险的火花放电甚至火灾。均压环通过将建筑物内的所有可接触金属部分可靠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网络,从而避免了这种风险。

二类防雷均压环做法

  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压环设置原则

  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来说,均压环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起始高度:一般建议从首层开始设置第一个均压环,然后每隔两层设置一个。例如,在一栋6层楼高的建筑物中,应在第1层、第3层和第5层分别设置均压环。

  -材料选择:推荐使用直径不小于8mm的热镀锌圆钢或者截面积不少于80mm²的扁钢作为主要构成部分。

  -安装位置:通常沿外墙内侧布置,并且要确保与所有可接近的金属部件可靠相连。

  -连通性:每个楼层的均压环都必须与上下楼层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气连续性,同时还要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紧密连接。

二类防雷均压环做法

  四、第二类防雷均压环的具体做法

  1.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及数量。

  -常见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Φ8~Φ12mm热镀锌圆钢或40mm×4mm以上的镀锌扁钢。

  -准备好必要的焊接设备、螺丝刀、锤子等工具。

  2.施工前准备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墙体结构特点以及现有管线布局情况。

  -清理工作面,移除可能影响施工的障碍物。

  3.安装过程

  -测量定位:按照设计图标注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并标记出均压环的具体走向。

  -固定支架:每隔约1米距离安装一个绝缘支架用于支撑均压环,以保证其稳固可靠。

  -铺设均压环:将预先切割好的圆钢或扁钢按照预定路线铺设于支架之上,并利用U型卡件或其他方式将其牢固固定。

  -焊接连接:

  -当需要转弯时,可以通过弯曲来实现平滑过渡,但转角处需增加额外的支撑点。

  -各段之间采用搭接焊法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

  -与墙体内的主筋或其他金属构架相接时也要确保良好接触。

  4.接地连接

  -将每层的均压环通过引下线与建筑物的基础接地网相连接。

  -引下线的选择同样重要,一般采用Φ10mm以上规格的镀锌圆钢或相应截面积的扁钢。

  5.测试与验收

  -使用专业的地阻仪测试整个系统的接地电阻值,确保其不超过30欧姆的标准限值。

  -检查所有焊接点的质量,确认无虚焊、漏焊等问题。

  -整个工程完成后,由专业机构进行最终验收,并出具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五、注意事项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均压环的固定尤为重要,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

  -防止腐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对暴露在外的部分应涂覆防腐涂料。

  -对于已经建成的老建筑改造项目,应当特别注意新旧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问题。

  -定期检查维护,特别是在经历强烈雷暴之后应及时复查系统状态,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正确合理地设置均压环是提高建筑物防雷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而言,从首层开始每隔两层设置一个均压环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做法。然而,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想要获取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防雷知识栏目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